很多媽媽都會說:有孩子之後, 煮飯都只能煮不辣的!外食也都只能挑不辣的!
即使如此, 我的冰箱裡面還是藏了各式各樣的辣椒醬
真的是各種都有喔! 大中小辣, 有蒜味的, 有藥膳的....
已備不時之需嘛! 不同料理要搭配不同的辣椒醬, 這就是媽媽編了蒐集辣椒醬的理由
暑假時, 小鮮肉老闆就揪我一起吃辣椒醬, 我們吃了不少試吃樣品
從辣度, 香氣, 跟好吃度一直調整, 終於讓好米芽的麥椒麻問世了
我喜歡的麻辣醬除了要有辣度之外, 還要有料, 中藥味不要太重, 也不喜歡吃到苦苦的花椒粒
ㄟ..... 這罐麥椒麻通通做到了! 沒在唬你的!
從罐子裡部看, 真的滿滿的都是香料, 滿滿的~~~
辣椒粉的部分有朝天椒跟大紅袍
成分也蠻天然的: 辣椒粉, 油, 花椒, 大茴香, 小茴香, 陳皮, 麥芽糖, 鹽巴
至於辣度多辣? 這個就挺主觀的~ 每個人嗜辣的程度不一樣, 標示是顯示中度辣
沒在蓋你的.... 看了就很開胃啊!
我喜歡滿滿的料, 不是一整罐都是滿滿的油那種
莎老師, 麥椒麻要怎麼使用?
朋友啊~ 愛吃辣的, 一定知道可以怎麼用! 什麼都要加一點的概念! (懂我的擊掌一下)
先來解決一下家裡有孩子們的媽媽可以怎麼上菜!
我家最常出現的一菜兩吃: 舉例子給大家看
紅燒豆腐+麥椒麻=麻婆豆腐, 照燒雞腿+麥椒麻=辣醬燒雞, 蔥爆牛+麥椒麻=火爆牛
這種概念... 煮一大份不辣的, 先把孩子們的份量盛盤之後, 加麥椒麻就變身大人版
實際操作給大家看: 豆干炒肉絲(我女兒最愛的一道菜)
1) 鍋中先爆香洋蔥與蔥白, 再加入豆干絲一起翻炒
2) 加入醃好的肉絲, 炒熟
3) 使用麥醬油調味, 再酌量加黑白胡椒粉, 起鍋前淋上香油
4) 孩子版的豆干炒肉絲就完成囉! 先盛一半起來
5) 剩下的一半, 加入適量的麥椒麻, 翻炒一下! 就完成大人辣版
一菜兩吃, 滿足小孩也滿足大人. 媽媽上菜也好輕鬆
再來要來分享莎老師版本的『清爽一點口水雞』
我在川菜館很愛點口水雞, 只是常常都太辣, 要不就是整碗都是辣油
材料: 雞腿, 蔥薑蒜, 米酒, 鹽巴, 黑/白胡椒, 水
椒麻淋醬: 麥醬油1大匙, 麥椒麻1小匙, 雞湯2大匙, 蒜末1顆, 醋, 香油
1) 帶皮去骨的雞腿排, 用蔥薑蒜/鹽巴, 米酒1小匙, 水1大匙抓捏醃製30分鐘
2) 醃好的雞腿放入電鍋蒸熟, 外鍋半杯水, 蒸好再悶一下
3) 雞腿切片, 同時調好椒麻淋醬
盤底一定要鋪滿小黃瓜斯, 淋上辣醬汁後再撒點花生碎
真的是令人一口接一口啊!
真的是什麼都可以沾一點的麥椒麻, 搭配千張蛋餅也好美味
1) 兩顆蛋+香菜+鹽巴/黑白胡椒, 攪拌均勻成蛋液
2) 蛋液下鍋, 鋪上千張或蛋餅皮, 煎成蛋餅
3) 食用前淋上麥醬油+麥椒麻
蛋餅隨意變化, 夾起司的拉絲斷面秀, 超級療癒的~~~
餃子類的沾醬怎麼可以少了麥椒麻
沾醬怎麼調: 麥醬油, 麥椒麻, 醋, 香油
要多鹹, 多辣, 多酸....就隨個人口味調整比例吧
我的天啊~ 這氣炸餛飩沾辣醬實在是爆炸好吃~~~~